拜仁统治德甲远超想象,50+1 政策成颠覆关键
本文阅读时间大约需要 5 分钟;拜仁对德甲的统治有多神奇?为什么德国球员喜欢去拜仁?什么是“50+1”政策?为什么要先颠覆“50+1”政策才能颠覆拜仁?
虽然现在才四月刚刚开始,但德甲联赛已经基本尘埃落定,上周末进行的德甲第29轮比赛中,拜仁慕尼黑队4比1战胜奥格斯堡队,提前五轮夺得本赛季德甲联赛冠军,这也是本赛季欧洲五大联赛中,拜仁锁定的首个联赛冠军。
拜仁在德甲的统治力远超乎你的想象
本赛季的德甲冠军是拜仁慕尼黑队史第27个冠军。我们可以看到网上有消息称,拜仁已经夺得了队史第28个冠军。这是因为拜仁曾经在1931-32赛季夺得过德国全国联赛冠军,也就是1963年德甲联赛诞生之前。如果只算德甲时期的话,那么本赛季的冠军是他们的第27个联赛冠军。
穆勒、罗本和里贝里(从左至右)庆祝连续第六次获得德甲联赛冠军
同时,此次夺冠也宣告拜仁实现了德甲历史上首次六连冠。事实上,在德甲五十多年的历史中,三连冠只出现过四次,其中三次都是拜仁慕尼黑创造的。唯一一支非拜仁球队获得三连冠,也就是1975年至1977年的门兴格拉德巴赫。至于四连冠、五连冠、六连冠,目前只有拜仁慕尼黑实现了,他们的连冠之路还在继续。德甲联赛至今共产生过55个联赛冠军,其中27个属于真正半壁江山的拜仁,联赛冠军数量排名第二的是门兴格拉德巴赫和多特蒙德,均为5次,与拜仁根本没法比。
德甲联赛由一支球队统治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但量化之后,拜仁的巨大优势还是让人不寒而栗。《踢球者》杂志甚至向多家德甲和德乙俱乐部的管理层提出了一个乍一看似乎有些奇怪的问题:
“
2025年之前,还会有一支球队,让拜仁丢掉冠军吗?
”
本赛季德甲第二场比赛,拜仁6-0大胜多特蒙德
高层们自然明白这个略带调侃的问题的隐含意义,无法认真回答,但也都承认拜仁的垄断难以改变。多特蒙德CEO瓦茨克的回应虽然强硬,但也只能硬着脖子说:“即便是拜仁慕尼黑,也不可能总是做正确的事情。”
拜仁的统治削弱了德甲联赛的整体竞争力
谁将挑战拜仁?至少在短期内,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因为拜仁的优势不仅在于其出色的竞技能力,更重要的是,拜仁慕尼黑能够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甚至挑选德甲联赛中最好的资源。他们就这样在德国足坛确立了不可撼动的优势——成绩、资本,甚至心理层面。
莱万多夫斯基、格策、布拉什奇科夫斯基、京多安,多特蒙德群星闪耀,充满活力。
为什么德国球员都爱去拜仁?简单来说,拜仁有钱,拜仁是全球十大赚钱俱乐部之一,其他德甲俱乐部很难比拟。其次,拜仁战绩辉煌,就算放眼欧洲也是顶级俱乐部。第三德甲多特蒙德独大,如果能在拜仁站稳脚跟,在德国国家队的位置就不愁了。德国队基本上都是以拜仁为主力框架,辅以其他俱乐部的优秀球员,所以,如果能在拜仁踢上主力,在国家队找到一席之地是轻而易举的事。
买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种竞争策略的确给拜仁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也对德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拜仁从卡尔斯鲁厄挖走了卡恩、绍尔、塔纳特等人才,卡尔斯鲁厄最终降级,目前在德国第三联赛踢球;又比如本世纪初,拜仁从勒沃库森挖走了巴拉克、泽·罗伯托和卢西奥,最终导致曾经闯入欧冠决赛的勒沃库森陷入低迷。最近的例子就是在克洛普的带领下连续获得德甲两连冠的多特蒙德,格策、莱万多夫斯基、胡梅尔斯相继加盟拜仁。格策后来因为对生活不满意而被拜仁解约德甲多特蒙德独大,回到了老东家多特蒙德。 这次操作充分展现了拜仁的统治力:“我不给,你抢不来,我不要,你再拿走。”球迷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挖掘机”,也的确如此。
上周的欧冠1/4决赛中,拜仁客场2比1战胜塞维利亚,拜仁是本赛季唯一一支杀入欧冠1/4决赛的德甲球队。
从足球俱乐部的角度看,拜仁慕尼黑在规则范围内做了一切德甲多特蒙德独大,创造了自己的优势,这是理所当然、无可非议的。但德甲联赛的整体情况又如何呢?德甲联赛在欧洲赛场上“一花独放,百花齐放”的境况,与拜仁慕尼黑的辉煌不无关系。
欧冠目前进入八强,八强只有一支德国球队拜仁。我们来看看2007-08赛季至2017-18赛季的欧冠八强名单,德甲球队三次占据八强中的两席,其余八次只剩下一支球队。2007-08赛季和2010-11赛季,拜仁均未进入欧冠八强,取而代之的是沙尔克04。也就是说,11个欧冠赛季,有6个赛季拜仁是德甲联赛中唯一早早进入八强的代表。在欧联杯赛场上,德甲球队的竞争力也十分有限。 上一支夺冠的球队是1996-97赛季的沙尔克04,上一支打进决赛的球队是2008-09赛季的不来梅,这已是十年前了。
赫内斯和鲁梅尼格,拜仁是一个由球员经营的俱乐部
当两支来自同一联赛的球队在欧冠决赛相遇时,往往意味着该联赛正处于巅峰时期。例如2008年曼联与切尔西在莫斯科相遇时,正是英超球队在欧洲最辉煌的时期。欧冠前四名中有三支球队是在最近三个赛季,英超球队连续五年打进欧冠决赛(2005年利物浦、2006年阿森纳、2007年利物浦、2008年曼联和切尔西、2009年曼联);2014年马德里德比在欧冠决赛上演,随后西甲球队连续四次夺得欧冠冠军。 然而在2013年多特蒙德与拜仁巅峰对决之后,多特蒙德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迅速步入下滑通道,自2014年之后再未进入欧冠八强,这既和自身的经营和管理能力有关,也和优秀球员流失到拜仁有关。
在欧冠赛场上走得更远,一方面是为了荣誉而战,另一方面是真金白银。小组赛和淘汰赛的转播费和奖金收入,每一级都是一个台阶。一支财力出众,能给球星承诺高薪的球队,或者说一支能持续进入世界足坛最高舞台欧冠淘汰赛的球队,自然对优秀球员的吸引能力会更强。在德国足坛,能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甚至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的,恐怕也只有拜仁了。有钱不一定能干好事,但没有钱,事情真的很难办成。
50+1规则巩固拜仁领先地位
面对拜仁的鼎盛时期,德国媒体除了赞叹不已、拍手称快,也不乏反思的声音。比如德国之声就直言,拜仁六连冠的优势不仅得益于慕尼黑的优秀,也源于德甲联赛整体竞争力太差。德国体育一台甚至称:
“
德甲联赛需要改革,不能再停滞不前。
”
除了指出拜仁“榨干了别人田里的水”之外,批评的矛头还直指“50+1规则”——指责股权和投票权不平等。即使投资者在俱乐部拥有的股份多于俱乐部,俱乐部在决策投票权上的投票权也多于投资者——比如霍芬海姆老板在投资俱乐部后已经拥有90%以上的股份,但他却只有49%的投票权。“50+1”政策曾是德国足球引以为傲的招牌。毫无疑问,这项政策可以“有效”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你花了钱,但你的话仍然不算数。
其作用就是尽可能把热钱挡在外面,让联赛健康稳步发展。近年来,一些俱乐部开始突破“50+1”政策,走“迂回救国”的道路。比如RB莱比锡。但该队也成为德甲的公敌,几乎被所有人鄙视。原因就在于德甲球迷对于打破“50+1政策”持怀疑态度,担心票价高,球迷利益受损。
金融结构缺乏变动性,有利于联赛环境的稳定,但其反面却让既得利益者稳如泰山,竞争对手一夜崛起、超越的“创业神话”完全不可能实现。莱比锡上赛季夺得联赛亚军,但按照德甲“综合近五年联赛成绩”的转播费分配原则,只有2800万欧元落入囊中。回头看,9500万的拜仁依然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联赛第二名的多特蒙德8600万,也被甩在身后1000多万。这就是马太效应。
在瞬息万变、难以预测的赛场上,商业元素已经渗透到体育赛事的每一个细胞中,宏观而非个体的“稳定”,长期的“独角戏”,而非“双雄并立”、“千军万马奔腾”,真的是好事吗?这或许是德甲联赛,乃至任何一个职业体育联盟都值得思考的问题。
德诚
940体育新闻 8:00-9:00
《辣椒》 11:30-12:00
足球、排球、网球评论
程晨老师,嘉楠逼我写这篇拜仁的文章!